“約束”
一名剛入院的躁狂患者,在醫護人員對其進行安撫過程中,大喊:“我沒病,你們害我,我殺了你們。”然后就對安撫的醫護人員揮拳動腳。為了保證患者的安全,主任吩咐“約束吧。”約束,精神科的專用術語,就是將發病的狂燥病人用約束帶控制在床上,以避免病人傷到自己和其它病人,家屬稱之為“綁”。
約束病人可是一件力氣活兒。狂躁發作時病人的力氣是驚人的,約束一個病人往往需要幾個護士,男護士和男醫生更是首當其沖,由于病房男護士有限,當天值班的只有女護士,護士長劉艷珍自然就沖到了前頭。剛剛綁縛了雙手,患者的一只腳猛力掙脫了女護士的束縛,一腳正踢在了劉艷珍的腹部,等到約束好病人。劉艷珍手捂肚子,有十多分鐘說不出話來。過后,她說:“這一腳簡直要把我踢窒息了。”
在約束精神病過程中,醫護人員被病人打傷是常有的事,幾乎每人身上都留有傷痕。同時,家屬對約束病人不理解,醫護人員還要大費周章的向家屬解釋。二病房針對實際研制了“約束衣”,全院推廣使用才基本上解決了這一問題。
“豁達”
“這么多病人聚在一起,稍不留神,因為一點小事病人都可能會出現情緒波動,再刺激到其他病人。我們的工作,就是需要神經時時刻刻都高度緊張,因為時刻都有無法預知的危險。”護士長鞠躍霞平靜地說。
病人病情緩和后,常常會對自己的沖動傷人行為感到后悔,怕醫生護士報復而感到惴惴不安。這時護士要克服恐懼,拉起他們的手,安撫患者,耐心的說服直到患者心安。面對患者曾經給自己帶來的傷痛,護士臉上掛滿笑容,心里卻控制不住的在顫抖。精神科醫護人員少、壓力大,無政府性投入,醫院推行快樂工作法,對醫護人員進行心理干預,廣泛培養員工的興趣愛好,開展午間文體競賽活動,保證了員工的身心健康。 “巡視”
不管是白班還是值夜班,護士每20分鐘都要巡視一遍病人。看患者吃藥:看著藥進嘴,必要時護士還要親自喂患者喝水,看著患者咽下,以免被偷偷吐掉;個別會摳嗓子吐藥的“聰明”病人則要觀察半小時,“看著他消化完”后才能放心離開。
進入伏天以來,持續高溫給患者和醫護人員帶來了極大的“烤”驗。絕大部分病房住院床位基本滿員。經統計,該院各病房長年住院體弱有合并癥、家人不聞不問或根本無家人照料患者達126人。達到病危或單項指標達到危急值,通知家屬后放棄治療的患者6人。正像護士長劉志英說的:守護生命是護士的天職。家屬放棄,醫生、護士不會放棄;家屬不管,那么護士就全管。小到喂飯、喂水、洗澡、換洗內衣褲,理發、剪指甲、一天穿了幾件衣服,大到如兒女般的感情投入,白天她們陪伴患者在戶外娛療場地這個天然大氧吧吸氧,后半夜因醫院地處山區風涼,護士又一個個為他們蓋被、關窗子以防止感冒,……這樣工作直到天亮。早晚常規檢查、每周安全大檢查、下班前重點患者床頭交接班查房,醫護人員輪流延時下班,等患者全都安全進餐后才能放心的離開。潛心細致的觀察、盡職盡責的排查、真情化雨的診查,確保了醫院連續20個月無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
“擔責”
作為非營利性醫院,該院收治的多是潛在自殺自傷、沖動、傷人、毀物、外走等的急重癥精神病人,醫院承擔著救治社會弱勢群體的職責。尤其是《精神衛生法》頒布實施以后,隨著“十二運”的日益臨近,腦科醫院更擔負著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社會職責。目前,該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中,有6人是因殺害全家肇禍在遼寧省公安廳掛號的患者;有48人是在社會上肇事肇禍滋事被公安機關工作人員強制送入院治療的。
四病房患者何某正值花樣年齡,高考結束后每天都到鄉里找領導談話,稱自己是當鄉長的材料,不給他安排位置就守在鄉長辦公室干擾正常工作,后被家屬和村干部以到腦科醫院當院長為名“騙”到醫院住院治療。
一病房患者梁某手持40多厘米長的開刃大刀在繁華街面上比比劃劃預砍殺路人。在公安民警的強制下送到醫院治療。
另外,“精神康寧”救助項目和市殘聯送治的患者大都是患精神疾病多年,從未進行治療,生活不能自理、個人衛生情況極差的群體,他們要么是在村里砍人、放火,要么是被關在籠中、鎖著鐵鏈。因此,治療和護理的難度不言而喻。但是,護士不嫌臟累,為他們做生活護理,不厭其煩的為患者做心理疏導,患者拒絕服藥,他們就喂藥,實在不行就把藥碾碎,進行鼻飼。此外,該院還開展了“六比六看”主題競賽活動,提升了員工以企為家的團隊意識;開展了“服務明星”、“微笑天使”評選活動,大張旗鼓宣傳在工作中愛崗敬業的典型;開展護理安全技能大賽、應急演練、病志展評等崗位練兵競賽活動,提高了員工的業務技能。開展“門診志愿者導診”、利用個人休息時間為患者理發、洗澡、帶患者戶外娛療,“一元捐”和捐獻衣物、光盤等活動,每月為住院患者過集體生日,機關黨員干部與13名特困患者結成了“一對一包保對子”,隨時對患者進行幫扶,讓患者感受到親人般的關愛。今年,該院與市慈善總會進一步合作,在每年救治300人的基礎上增加到年救治600人。市殘聯也將405人次的向社會貧困患者免費發藥及25名市殘聯送治患者住院治療和到社區提供探訪治療服務三項工作交由該院負責。醫院積極為社會分憂、為家屬解愁,促進精神患者康復,僅今年上半年,共收治來自偏遠山區、無人照料露宿街頭或危害社會等輕、重患者200余人次。該院已成為撫順市重性精神病患者救助體系的一支重要力量。
吳臘梅
上一條:金秋助學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