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煤礦腦科醫院親情化服務患者紀實(一病房)
腦科醫院精神科一病房始終主張“讓事實說話,用療效證明”的治療原則,將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的生命,尊重患者的人格與隱私,醫護人員用含淚微笑服務和精湛的醫技,成功救治了一批批患者。
精神病人往往會有許多意外舉動,有時甚至還會出其不意地打你一拳、咬你一口。腦科醫院一病房為全封閉病房,病人沒有家人陪護。患者入院后,就由醫護人員為其提供全程護理服務。醫生、護士在幫助患者完成治療和吃喝拉撒的同時,還定期與患者進行心理溝通。
2012年7月17日傍晚,由“120”送來一名病人,這個病人曾經因酗酒出現精神異常住過院,此次病人合并有肝硬化腹水,肝性腦病,脾大,電解質紊亂住入礦總院,但因病人吵鬧不安,沖動,無法實施輸液處置,極不配合治療,急送來一病房。主治醫師根據病人情況合并嚴重軀體疾病不符合入院標準,但家屬表示病人已無處可去,懇求收治救病人一命,本著人道主義精神,病人被留了下來。病人入院后,表現意識障礙,吵鬧不安,沖動,極不配合檢查和治療。張麗主任,褚鳳軍主治醫師及科室醫生多次進行討論、研究制定嚴密的治療方案,經過7天的治療,病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病人現已出院,不但生活可以自理,還能從事一些輕微的體力勞動。
2012年8月6日,一病房收治一名清源病人康某,30歲,孤兒,從19歲時開始表現自語、自笑、行為異常,被當地敬老院收留,逐漸不與人接觸,對問話不答,常呆住不動,不知洗漱,吃飯、入廁需要專人照顧,生活能力喪失,因不能吃飯,勸說不聽,由慈善總會資助送入腦科醫院住院治療。入院當時體質瘦弱,營養不良,不言不語,呆若木雞,生活不能自理。褚鳳軍主治醫師帶領沈揚醫生耐心觀察,認真檢查,明確診斷,制定治療方案,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治療,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緩解,恢復生活自理能力。
近年來,一病房采用開放式管理模式,實行家庭化、親情化服務,醫護人員對待患者像對待孩子一樣,遇事以哄、勸為主。同時,醫護人員還注重將藥物治療和心理疏導相結合。除了休息和治療時間外,他們從不把患者封閉在屋里,患者每日一首歌、每日做一次廣播體操、每月一課,讀書看報,活動內容還安排有音樂、舞蹈書法、繪畫、球類比賽等。通過一系列有效活動的開展,使患者適應了住院環境,促進患者康復,降低復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