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在第14個“世界帕金森日”來臨之際,專家呼吁,對于剛被診斷出帕金森病(PD)的患者,應該重視早期治療方案的選擇,從而在有效改善運動癥狀和非運動癥狀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PD患病率升高社會負擔重。今年“世界帕金森日”的主題是“提高帕金森患者生存質量”。中華醫學會臨床流行病學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張振馨教授指出,根據最新的流行病調查結果,我國65歲以上男性PD患病率為1.7%,女性為1.6%,比之前我國沿用20年的患病率高10倍(Lancet,2005;365:595-597)。WHO預測,中國25年后PD患者將達到500萬,這意味著家庭和社會都將承擔巨大的經濟和醫療負擔。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PD及運動障礙學組組長陳生弟教授告訴記者,PD患者的經濟負擔很重。根據陳教授及其團隊的一項研究顯示,上海市PD患者的年人均經濟負擔為6039元,其中直接經濟負擔為5966元;在不同病情的人群中,占家庭收入的比率從16.08%(H&YI級)到28.06%(H&Y IV級),平均19.07%;而占年人均總收入的比率從40.74%(H&Y I級)到62.82%(H&YIV級),平均44.86%,即分別占到了患者家庭年總收入的1/5和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將近1/2[MovementDisorders.2006,21(9):1439-1443]。
陳教授強調,該研究結果反映的是2004-2005年PD患者的情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均收入的增加,以及醫保待遇的提高,現在的經濟負擔肯定超過當時的數據了。
上一條:心理治療:精神分裂癥治療有益補充
下一條:快速識別隱匿性抑郁癥“三步曲”